“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”是“十四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。今年以来,一大批涉及就业、收入、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、基层公共服务的五年计划陆续实施。一系列惠民举措陆续落地。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质量提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安全感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,同比名义增长10.4%;扣除价格因素,实际增长9.7%。从城乡看,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。前三季度,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快于城镇居民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.62,同比下降0.05。分地区看,中西部地区居民名义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.8%和10.6%,分别快于东部地区0.4和0.2个百分点。收入增长得益于“十四五”初期经济持续复苏。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。同时,布局结构明显改善,重点人群得到更多关怀。
今年以来,全国16个省份提高了养老金,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江苏、海南、山东7209万城乡老年人受益。 “增加养老金,一方面是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不影响老年人的购买力,另一方面是让所有人在适当的范围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。”社会保障系教授楚福玲说。
不仅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有所提高,今年1-9月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向全国1429万人发放失业保险783亿元,向150万人发放临时物价补贴6亿。
就业是民生之本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复苏,减负、稳就业、扩就业政策继续落实,全方位就业服务不断发展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,好于预期。今年1-9月,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,完成目标任务的95%。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疫情前水平,三季度平均为5.0%,比2019年同期下降0.2个百分点。